四川高价烟酒回收-五粮液除了自身战略的迷失,还有应对外来风险的不力。2013年,“八项规定”让整个白酒市场哀鸿遍野,五粮液于是采用降价保销量的模式,应对这场危机。而此时的茅台坚守自己的819元底价,死扛不降价,同时茅台还搞了一初“神操作”。只要代理商给茅台打款超过6000万元,就能顺利进入茅台经销商体系,我们现在看到的经销商几乎都是那个时候的“功臣”。所以你会发现茅台经销商有个奇葩的现象,很多都不是做白酒销售的,这源于2013年那场“誓师大会”。
2013年的这场战役一举奠定了茅台霸主地位,然而茅台这种产量“瓶颈”,也间接促进了茅台成为高端白酒。1970年,茅台曾在100公里外的遵义新建了一个茅台分厂,当时把茅台酒厂全部的酿造设备,技师,还有原材料等一并运送到遵义,然而即使如此,还是造不出茅台那个味道。现在很多科学家从微生物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,认为只有茅台镇周围才有这种特殊的微生物环境。为了保护这片区域的环境,茅台甚至都不考虑再扩大产能。
这也导致茅台未来产量锁死在5.6万吨,也就是1.2亿瓶,再多就没有了。这也是郑州市要求茅台敞开供应,没有什么卵用的一个原因,自身产量的稀缺性,也造就了它成为“奢侈品”的可能。如何用“文化母体”借势
我们现在请客吃饭,一桌子饭菜的价值是无法评估的,你不看菜单甚至都不知道价格,但是如果有茅台的饭局,可能就是几千或者上万块钱的饭局,无形当中茅台成为酒桌的社交货币,也是整桌饭菜的点睛之笔。
在商业当中有个现象叫“文化母体”,我们一提到某个产品的时候,就会联想到这个品牌,比如过西方圣诞节就会想到可口可乐,圣诞老人穿着红色袍子喝可乐的形象已经深入每代人心中。而有茅台的酒桌,则成为高端酒局的代表文化母体就是我们生活当中往复循环,不断重复的一部分。我们每一代人过年的时候都要围坐在电视机旁看《春节联欢晚会》,《春晚》就成为我们过年的文化符号,它能够跨越时空、跨越代际,甚至能够跨越种族去传承。
茅台酒在万国博览会上一举成名之后,一直打着“国酒茅台”的旗号,甚至成为民族身份的象征,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把国酒等同于茅台。除了上个世纪的红色基因,茅台也在不断重复着自己“国酒”的称号。
其实“国酒茅台”这个商标,茅台一直未注册下来。从茅台上市开始,就不断申请“国酒茅台”这个商标,甚至利用**招待来宾,来强化自己的文化符号。因此我们在各大媒体平台上不断看到“国酒茅台”的商标,**典型的就是《新闻联播》当中“国酒茅台,为您报时”的广告语,让茅台成为亿万百姓心目中国酒的象征。
【如果您还没有关注“公司名称”手机网站】